霸气书库 - 其他小说 - 扶明录在线阅读 - 第511章 回京秉笔

第511章 回京秉笔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三,崇祯帝有旨出关,提东缉事厂督主常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回京述职。

    司礼监为大明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掌印和秉笔太监为司礼监之首乃内官人生巅峰,掌印虽稍高秉笔,但实权却大大不如,大明史上同时任职秉笔和东厂提督的只有魏忠贤,内廷之最,权倾朝野。

    而如今,小太监常宇横空出世,未及弱冠之年,便已比肩魏忠贤,实乃当世之奇闻。

    宁远大捷,诸将皆以战功进阶,唯常宇原地踏步,麾下皆为之不平,其却不以为然,此圣旨一到,诸将欢喜不已,诚心恭贺。

    内廷司礼监秉笔原是崇祯的心腹太监王承恩,常宇功高,他再是不计较,朱由检也不好意思啥都不给,把秉笔给了常宇,而王承恩顺势做了掌印太监,皆大欢喜。

    至此,内廷第一把交椅,常宇坐稳了。

    明面说是回京述职,常宇心知肚明,南边形势紧急需要他去堵枪眼了,崇祯之所以等了好几天才让他动身,绝非心疼他太过cao劳,而是关外战事刚过,形势不稳,留他坐镇宁远敲山震虎。

    待得这数日,眼见多尔衮吓破胆逃入锦州城龟缩不出,而思量之后确定清军损失太过惨重没有能力再入关或者围困宁远后,加上南边真的已到火烧眉毛之际,崇祯便快马加鞭让他回京“述职”。

    常宇要回京自不可能孤家寡人,麾下嫡系四营人马必是形影不离,出来开眼界的吴惟英率领的神机营也得回去,借高第的三千骑兵和大炮要还回去,蓟镇总兵唐通也要回驻地驻防,至于李岩部必然也是要跟着走,崇祯虽未明言让常宇南下御敌,不过大家心知肚明,只怕回家走个过场后立刻就要南下,而李岩这支人马就要用到了。

    短短二十天,眨眼间就过去了,吴三桂和小太监之间有了深厚的战友情,闻常宇要走,吴少保泪湿襟。

    有人觉得吴三桂矫情就是做个样子,但有的人觉得或许是出自真情流露,毕竟吴三桂取得这场大捷官至少保,其中沾了小太监太多的便宜。

    若不是常宇,吴三桂如何以低于多尔衮的十余万大军,恐怕下场非死即降,又何来吴少保,可以说吴三桂如今这番扬名立万,全靠小太监一手成全!

    当然,若不是常宇,多尔衮根本都不会来宁远城,或许现在正在关内大肆掠夺,而吴三桂要么在关外观望,要么奉令撤入关内,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去堵截清军呢。

    可这些谁又有知道呢。

    现在的结果就是多尔衮溃败,吴三桂封少保,建功边军历年之最,一战成名,未来不可限量。

    清军虽退,边防不能大意,吴三桂和他的宁远军任重道远不可随意调动,继续镇守关外这座边城。

    唐通作为援兵千里奔袭虽是受尽苦寒,但收获却也满满,缴获的清军大量物资,吴三桂没有小气,分了他很多,仅战马抬手间就送了二千骑,加上其麾下士兵以战领赏,顺带来原先的欠饷也解决了部分,也算赚的盆钵满,这场打援真是主宾尽欢。

    当然若论收获之最,还属李岩部,本是一群穷逼,从太原奔袭而来,受尽苦楚,像要饭花子一般,然则人家命好,跟着小太监打了几次助攻以最少的损失建了最大的功不说,还收获最丰,从军装到军备全都鸟枪换大炮,原本万余人仅有几千骑兵,现在几乎成了全骑兵,而且所得赏银最丰,堪称史上最大的捡漏。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特别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特别是南征北战的军人,常宇要走,吴三桂依依不舍,而同时还有一群人哭的梨花带雨。

    红娘子的医务兵要留下百余人在宁远,这里有大量伤兵需要照料,这里也是最前线需要他们的存在。

    一百多个女兵被留下,昔日好姐妹们抱头痛哭互相祝福,分离总是难舍,但她们也知道这是这是最好的归宿了,她们本就是战乱年代的浮萍,往日跟着队伍走不是战死,最终就是走散,饿死,冻死,活侥幸活了下来,却不人不鬼,乱世人命苦,女人更苦。

    而眼下,她们从新编制隶属宁远军,有了朝廷承认的身份,有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薪俸,也有一个稳定的“家”,只要宁远城不破,这“家”就在,再也不用东躲西藏过那种漂泊不定的,提心吊胆的惶恐生活了。接下来也有可能和哪个大头兵结了婚,成了家,生了孩子吧,未来应该都是好的吧。

    常宇来时大包小包的,又是银子又是粮食又是大炮的,走的时候也没空手,除了宫字营战死的太监军的骨灰外,还有近万颗清军的首级!

    这一战宫字营三百人马折损半百,但以其特殊性却无法如其他三营可以就地补充人手,常宇也不允许在宫字营里补充非内官士兵。

    “吴少保,江湖再见,望以后还有并肩作战的机会!”常宇和吴三桂挥手道别,转身扬鞭而去。

    吴三桂拱手泪别,恭送督主一路顺风。

    常宇率麾下四营快马急行,神机营居中,后边是李岩部押粮草辎重及鞑子人头殿后,而唐通和高第的援兵却是不紧不慢,来时战况紧急,日夜兼程,大胜而归还不得游山玩水放松一下啊。

    四营皆骑兵,来去如风,一日间便入了山海关,高第迎关外数里,设宴洗尘,常宇婉拒,言要事缠身不能耽搁。

    高第并肩马上送至十里放回。

    不知那刺客是否跟着入关?蒋发心念念那个神出鬼没的刺客,途中三番五次提及此事。

    怕是那人早已入关,甚至极有可能在京了候着本督了,常宇嘴角冷笑,心理却也甚感沉重,如巨石压背,此人如鬼魅一般,防不胜防,不除不快,却也一时无计。

    四日后,常宇率麾下四营入京界,午时遥见京城,距城十里春祥和吴孟明来迎,三人相见甚欢,并肩而行嘘寒问暖,吴孟明更是马屁不断,言圣上闻宁远大捷,私下召他议事时曾多番提及常宇,大赞福星降世,便是朝野之中稍闻其名者也对他赞誉有加,风评大为改观!

    常宇以为吴孟明不过奉承之言,哪知行至安定门要入城时却见城门处有百姓数百云集,心下一惊,问春祥城中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

    喜欢的书友多多投票打赏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