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书库 - 历史小说 - 锦衣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七百八十二章 无用武之地

第七百八十二章 无用武之地

    殿试放榜结束。

    进士名次定下,随后就该是庶吉士的遴选和朝廷派官。

    除了这一届进士安排前途,上一届进士中仍旧观政六部的,尤其是那些考中进士后便回乡成婚、守制的,如今已然轮到三年小考,只是这次三年考提前了一年。

    对于正德十六年的庶吉士来说,今年可说是大考,涉及到他们是否能留在翰林院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届庶吉士,最多只有三五人可以获得编修的职位,而能晋升侍读、侍讲,以及继续晋升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的翰林官更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何大明的翰林学士比较金贵的原因。

    翰林院体系中想晋升高位,可不单纯靠实力,更多是要靠一个绝招……熬!

    熬资历方面,朱浩就比较有优势。

    一上来就是状元出身,跳过编修直接当修撰,再加上年岁小,在翰林院多熬几年,总能熬出头。

    翰林院掌院学士石珤,在新科进士名单列出来后,亲自去请示杨廷和有关庶吉士考试的方案。

    庶吉士考核,比之会试和殿试要随意许多,一般是翰林院派两名侍读即以上官员作为考官,出题后由应选者作答,因为庶吉士的遴选标准中,对于年岁有着严格的要求,其实一届应选者,大概也就七八十人,最多时能有二三十人选上。

    这些人留在翰林院,算是镀金,回头到六部或是地方当官,说起来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当然也仅仅是有面子而已,实际上能带来的政治便利不是很多。

    除非有编修、修撰出身,或者当过侍读、侍讲,不然想以曾在翰林院供职的身份去获取仕途上的便利,真不如巴结一个朝中实权任务来得实在。

    石珤在杨廷和府宅,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到从内堂出来的杨廷和。

    石珤早就知道杨廷和在府上,却不知杨廷和在做什么,居然要让他这个曾经的吏部尚书等如此久,确实有点不给面子。

    「……馆选应选者的名字已经报上来,来日就要参考,目前是准备让李廷相和顾鼎臣二人为考官,负责这一批庶吉士考核,先前已请示过陛下,陛下未在馆选具体人数上做限定,中堂您看……」

    石珤的意思,皇帝没说要录取多少庶吉士,大概是让翰林院自己看着挑。

    但我这个掌院学士做不了主,需要问问首辅大学士您的意见。

    杨廷和道:「二十人为好,多了少了都不当。」

    这回答很直接,给你定个二十人的标准,往这个标准靠,多一人少一人都不行。

    石珤道:「先前用修跟在下提过,说是让史官修撰朱浩负责日常对新科翰林的指点,您看……」

    现在不但杨廷和能对石珤发号施令,连杨慎都行。

    谁让杨慎是杨廷和指定的负责翰林院事务的人?….石珤是掌院学士,而杨慎的身份相当于「太子」,石珤现在也颇感无语,见到杨慎都有一种见到上司的感觉,难怪先前刘春当掌院学士不得劲,不过想想刘春现在入阁也没什么好日子过,还是照样受人欺压,石珤也就坦然了,反正都是混日子。

    杨廷和之事点了点头,对朱浩指点新科翰林之事没有反对,算是默认下来。

    石珤道:「陛下御旨尚未批复,中堂您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能有何问题?」

    杨廷和语气略显不耐烦,「馆选本就为科举后最重要之事,你好好应对,题目由你来出,以礼教cao行为主,若是有奇思异端者,一律落选!」

    杨廷和说是让石珤来出题,但其实硬性规定了出题方向。

    只能考礼教,最好是拿大礼议相关

    的事来考庶吉士,不能让其中出现投机主义者。

    石珤无奈点头。

    看来这次拜访,还是有必要的,至少他知道了,无论某些事杨廷和是否真的过问,都还是要听杨廷和的意见,若自作主张,出了事……他这个掌院学士恐怕就当到头了。

    宰相还是宰相啊。

    ……

    ……

    庶吉士的遴选工作,本来有条不紊进行。

    结果当天下午,一道御旨下达翰林院。

    此时石珤已去拜见杨廷和,尚未回来,而丰熙作为石珤不在时翰林院官职最高者,此时完全处于懵逼状态。

    怎么突然就不选庶吉士了?

    还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皇帝突然下的旨?

    内阁同意了吗?

    为何没有经过朝议?

    丰熙一时间找不到石珤在哪儿,只能派人去石珤府上通知。

    如此一来,直到第二天早朝时,杨廷和才从礼部尚书毛澄那里得知皇帝下旨取消本科庶吉士遴选考试之事,这让杨廷和大为火光,毕竟先前他都对石珤面授机宜了,考试却突然取消,这不明摆着打他这个首辅大学士的脸?

    毛澄劝说:「介夫,你莫要动气,陛下决定不馆选,也有不馆选的好吃,毕竟先前一科入馆才两年,有些人的情况尚未明确,再者此等事并非没有先例,若是硬要去跟陛下争的话……容易起矛盾。」

    杨廷和黑着脸道:「陛下既然不同意馆选,为何先前不提出来?」

    毛澄摇摇头:「此事先前朝会上,无人提出,或许是都觉得,馆选乃顺理成章之事。介夫还是心平气和接受现实吧。」

    ……

    ……

    无论毛澄怎么劝,杨廷和都有点咽不下这口气。

    朝会上,杨廷和一忍再忍,终于还是忍无可忍,走出来进言。

    「陛下,馆选之事,一向乃我大明科举后最着紧之事,关系到翰林院的兴衰荣辱,新科进士入馆,能安定人心,同时为大明储备人才,其中佼佼者更可成为朝廷栋梁,为何陛下要取消馆选之事?」….杨廷和说得也算客气。

    只简单谈了谈,认为有馆选的必要,而皇帝你取消馆选,那就是你的错。

    朱四道:「杨阁老不提,朕也要说说呢,上一届庶吉士,入馆没两年吧?这时就选新的进来,那前面的算怎么个说法?这一届就不选了吧。以后选不选,要看实际情况,朕认为本次所选进士人数众多,应该尽快将他们充实到朝中需要他们的地方,诸位卿家还有别的意见吗?」

    皇帝说话的口吻,非常强硬,一点都没有跟在场大臣商议的意思。wap..OrG

    历史上嘉靖二年进士,的确没有进行馆选,综合原因也是因为皇帝跟首辅大学士之间的矛盾。

    而且自嘉靖二年起到万历八年,二十科之中,有九科没有选。

    杨廷和最不喜欢皇帝用这种近乎命令的口吻说话,一点都不在意大臣的意见,就好像通知你一声,朕已经做出了决定,你们爱咋咋地那种感觉。

    这是把朝堂当成发号施令的地方?

    「陛下。」

    杨廷和继续咄咄逼人,「若此番不馆选,是否要对新科进士有个说法?」

    朱四正色道:「说法?以往不馆选的时候,也都要有说法吗?既要说法,那朕也就明言了,以后若是遇到哪一届殿试后,翰林院中青黄不接,人员不齐备,就会进行馆选,反之则不选。馆选不过是对翰林院的查漏补缺,难道诸位卿家真的以为,几个庶吉士就能动摇国本吗?」

    本来很多人都站在杨廷和那边,认为不馆选是乱来。

    可听了朱四的话,却又觉得皇帝说得很在理。

    选不选庶吉士,本来就是看情况来定,难道每个考中进士的人,都指望以庶吉士的身份进翰林院,甚至能在翰林院体系中混出名堂?

    别做梦了。

    有几个庶吉士出身的人能混到侍读、侍讲的高位?

    多数还不是三年之后外派,虽然入馆的确是很有面子的事,但比起考中进士当官,入馆只是锦上添花,更多是要进翰林院中国清苦的日子,很多追求名利的人,更在意是否能早点放官缺。

    朱四又道:「朕不觉得眼下翰林院内青黄不接,人员很多,平时都没事干,否则为何朝中一有大事,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只有人少了,才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那些翰林也可以好好为朝廷做点实事!而不是没事就旷工,或是请休,简直把朝堂制度当儿戏。」

    这话分明是意有所指。

    这是谁把皇帝气着了?

    又是朝中有事就有其身影,又是没事就旷工请休,难道说的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没听说杨慎这么消极怠工啊。

    还是说……

    这在暗示先前带着翰林们一起上奏劝谏君王的朱浩?

    是因为上一届的翰林把皇帝给惹着了,所以这次皇帝对翰林院进行反制,不给你们进行馆选了,让你们青黄不接,这样就少了一群自诩清高的家伙对朕指指点点。

    杨廷和本来还觉得皇帝在无理取闹。

    听了朱四的话,他明白了。

    皇帝这是早就对那些翰林怀恨在心,终于找了个机会,行打击报复之举。

    「杨阁老,这一届,怎么都会有鼎甲三人入馆,朕觉得有他们在,就够了,剩下的……还是看他们个人的际遇吧。四百名新科进士,朝廷官缺众多,总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天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天子的锦衣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