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书库 - 历史小说 - 大明奉国将军在线阅读 - 第308章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第308章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进入七月份,江南有十五个州府,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到处都是一片干旱。

    当徽州布政司巡抚侯峒曾,浙江布政司巡抚孙嘉绩,江西布政司巡抚杨廷麟,上奏的折子送到京师时。

    刚刚为女儿安宁公主,办完满月酒宴的朱连壁,也是大为吃惊。

    “鲁王,你为浙江巡按御史,从朕的内帑,拨付三十万两白银,押解浙江赈灾。”

    “章正宸,你为徽州巡按御史,黄淳耀你为江西巡按御史,各自从朕的内帑,调拨三十万两白银,前往赈灾。”

    文华殿大厅上,朱连壁一声令下。

    鲁王朱以海率先起身拜道:“臣领旨。”

    “陛下,赈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臣以为应该在各行省布政司,设立河道衙门,以督抚兼任河道御史。”

    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路振飞,出班奏道:“督抚为御史,负责督查职责,下设同知、通判、典吏负责具体事务。”

    “河道衙门,负责各行省的河道事务,比如修缮河堤,疏通河道,汛期防洪,旱期引水灌溉。”

    “河道衙门独立于州府,直辖于布政司行省督抚之手,不干预地方事务,然本地州府县,各级衙门可以进行监督。”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向御史上报弹劾,钱财拨付,由户部清吏司审查,都察院负责审核,如此上行下效,则可事半功倍。”

    路振飞的这个举措,无疑是实用合适的。

    朱连壁点头之余,环视一众内阁朝臣说道:“诸位臣工,一起讨论一下,觉得可行,内阁拿出一个章程。”

    “陛下,此策虽然可行,但必须督选一帮干臣,如今朝野官吏,各州府县空缺不少,各省河道衙门设立,需要大批有经验,能干事的官吏。”

    吏部尚书袁枢,出班奏对道:“臣建议,陛下召开本朝第一次科举,去岁的恩科,朝廷选拔出一批士子。”

    “这些士子如今都已经赴任地方县衙任职,填补了福建、江西、广东各县衙的大量空缺。”

    “但现在还远远不够,故臣建议今年十月中旬,再举行一次秋闱。”

    “作为陛下御极开元以来,第一次的科举取士。”

    “一来可以为国取士,二来也可以凝聚天下士子之心。尤其是陛下废除贱籍、军户制度,允许这些人参加科举考试。”

    “自古以来,草莽之中不乏有远见卓识之才,如今国难之际,若能选拔更多的贤才为国之柱石,则天下中兴有望。”

    “路大人、袁大人,你二人一人说要设立河道衙门,一人说要开科取士,不知二位大人,有没有想过,这都是影响朝廷的大事?”

    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郑三俊,微微皱眉,出班奏道。

    “陛下,老臣虽然不管户部,但也知道去年陛下南征以来,国库欠下的军饷,已经高达四百万两白银。”

    “就是今年的赋税全部加进来,也就勉强可以收支平衡。”

    “若再设立河道衙门,开新朝科举,每一项至少需要二百万两银子,敢问路大人,户部拿的出这笔银子吗?”

    佝偻着身子的郑三俊,担任内阁首辅这一年来,明显已经苍老了不少。

    这位老臣子,自赴任以来,也算是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可谓是兢兢业业,着实为新朝开国,做出了不少奉献。

    满脸皱纹,双鬓发白的郑三俊,声音洪亮,倒也是中气十足,颇有些老当益壮。

    “郑阁老,钱财可以慢慢来,但旱灾河道事关长久之策,我承诺户部官吏,从我做起,每月俸禄减半,也要把这事做好。”

    路振飞咬了咬牙表态道。

    袁枢也是皱眉,钱粮、钱粮,归根结底,朝廷还是缺钱啊。

    朱连壁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内帑还有五百万两银子,赈灾拨付九十万两,朕留下十万两银子,剩下的四百万两银子,就拨付给户部。”

    “河道衙门,开科取士,都是国之大事,朕也知道轻重缓急,那就先把这两件大事办了。”

    朱连壁内帑的这笔银子,是之前卢九德提督西厂,从地方来各处抄没贪官豪绅弄来的钱财。

    后来这笔钱存在市舶司,在陆淸璇率领的船队,投资海上贸易,盈利回报之后进入朱连壁的内帑。

    为了这事,卢九德也是背负了骂名的,为平息这事。

    朱连壁回朝之前,便下旨罢黜了卢九德西厂提督一职,并裁撤了西厂,并入东厂。

    卢九德被朱连壁雪藏,调入饶州德兴的矿业局,出任了提举太监,负责采掘金银铜矿石的事务。

    “陛下,江南巡抚阎应元大人求见。”

    这边朱连壁刚做了善财童子,手中的五百万两银子刚撒出去,他一个皇帝穷的都只剩下了十万两银子。

    下个月锦衣卫、东厂番子的俸禄,都要发不起了。

    周通从殿外进来通报了,阎应元求见的消息。

    “宣他进来吧。”

    “微臣叩见陛下。”头戴乌纱帽,身穿从二品紫衣官袍的阎应元,昂首阔步行礼参拜。

    “阎爱卿免礼。”朱连壁面露微笑,颔首示意他入座。

    “陛下,近来江北涌入大批难民,进入应天、镇江、常州、苏州各府。”

    “仅仅数日时间,已经多达十万余人,这些难民都是黄河下游沿岸的百姓。”

    阎应元拱手一拜,直接说明来意。

    “据臣所知,黄河下游淮阳段决堤,导致江北几个州府百姓遭遇洪涝,百姓房屋冲垮,良田被毁。”

    “清廷却并没有赈灾,而是驱赶大批百姓,渡江而来。”

    “臣担心,这酷暑天气,难民得不到救济,一来容易生出民乱,二来容易引起瘟疫。”

    “三来臣担心,其中是否参杂着jian细和江北建奴兵丁,毕竟十几万百姓,要是其中混入几千精兵。”

    “一旦进入江南任何一座州府,都会产生莫大的危害。”

    “臣建议,立即派遣军队,前往收拢难民,造册登记,进行分散救济,以免造成危害。”

    听完阎应元的奏报,朱连壁也认为这是大事,江北难民大量涌入江南。

    这事怎么看都透着蹊跷,毕竟长江横跨在哪里,这么多难民,要是没有认为的驱逐帮助,他们不可能轻易渡江进入江南的。

    “阎爱卿你的汇报很及时,朕立即着手安排,你与应天知府陈子龙,立即安排衙役,阻拦难民入城,在城西设立粥棚,搭建营寨安置百姓。”

    朱连壁随即又喊道:“顾炎武,拟旨!”明末逐鹿的大明奉国将军